企业邮箱
金投网群
招聘信息
时事新闻 新闻中心时事新闻
监管出手 两融套现
2021-09-03 17:36:52

近日监管部门对券商下发《规制“两融套现”风险 促进业务回归本源》,旨在降低“两融套现”风险。

监管部门指出,在日常交易中,部分投资者利用融资融券交易套现,实施绕标、融资等行为,刻意规避监管要求,扰乱交易机制,违背业务本源。证券公司作为融资融券业务的组织者,要切实承担主动管理职责,强化风险监测监控,引导投资者理性合规交易,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什么是“两融套现”?通常而言,实质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套取资金,以实现购买非标的证券或融资转出信用账户等非正常交易目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包括四方面:

一,规避了监管要求,存在合规隐患。出于防范风险考虑,现行两融业务规则对交易标的、资金用途均有明确限制,在交易标的上,两融标的不得超出交易所规定的范围;在资金用途上,投资者卖出信用证券账户内融资买入的证券所得价款,应先偿还其融资欠款。“两融套现”本质上属于投资者刻意规避监管、违背业务本源的行为。

二,扰乱了交易机制,信用风险加大。“两融套现” 实质为投资者利用交易指令改变还款顺序,将专项融资款转换为可自由支配资金,打破了两融固有的交易机制,造成负债对应持仓和担保品不匹配,降低了两融业务透明度,增加了信用风险。且标的范围、 担保品折算率调整等,是两融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措施,而套现绕标实质上扰乱了交易机制,可能影响现有调节措施的功能发挥。

三,规避了信披义务,风险传染性高。实践中,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套现资金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债务,将质押融资负债转换为两融负债,一方面实现融资加杠杆的目的,另一方面规避了上市公司股押到特定比例的信息披露义务。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两融担保品价值波动的风险可能与股票质押风险相互传染。

四,弱化了监测效能,违法隐患增加。“两融套现”导致信用账户中余额挂钩标的和实际持仓“表里不一”,加大了日常监管和风险监测识别难度,使得个别不法分子收买信用账户、融资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

武汉科技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投资者利用两融套现,规避监管要求,扰乱交易机制等等现象,责任主体应该是提供两融服务的券商,为了扩大两融业务不择手段,放松了对风控的警惕,监管整顿起来只要对症下药,效果应该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监管部门指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强化证券公司合规意识,具体如下:

一,正视“两融套现”问题, 强化展业合规意识。诱导或指导投资者利用特定交易手法实施“两融套现”, 或为该行为专项提供融资授信、系统操作便利等, 均属于违反“不得为客户进行不正当交易活动提供便利”原则性要求的为。 各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正确看待“两融套现”的问题和风险, 回归两融业务本源,严守规范展业底线。

二,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排查清理违规行为。各证券公司应当强化信用账户交易行为监测,提升异常交易识别能力,充分研究“两融套现”手法并针对性实施排查。一方面,通过完善授信限额、持仓结构、动态保证金和展期评估管理等,逐步规制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另一方面,对“高股价操纵风险”可疑账户,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核实客户身份和交易动机,涉嫌账户出借、违规融资的应当予以清理;如涉及分支机构员工为相关行为提供便利的,应当严肃追责并报告我部及派出机构。

三,回归两融业务本源,严防融资“信贷”化。为防止场内股票质押风险向两融业务转移,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两融套现”变相融资、变相减持,各证券公司应当综合考虑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担保品变现难度和集中度,审慎确定授信、可冲抵保证金折算率等风控指标,采取必要的前端控制手段,限制变相质押融资行为,维护两融业务正常秩序。

监管部门指出,下一步,将持续关注融资融券业务合规展业情况,加大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的现场检查力度,对业务认识和风险管理不到位的公司,依法从严采取监管措施。

随着近两年市场投资情绪的火热,两融余额也随之水涨船高。截至8月27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8670.56亿元,两融余额规模已是近6年高点。

根据中证协数据,2020年中信证券以65.44亿元的两融利息收入位居首位,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紧随其后,两融利息收入介于40—60亿元之间。


来源:界面新闻 2021.08.31